十五运竞赛规程|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冲浪项目竞赛规程
一、竞赛项目
男子短板
女子短板
二、运动员资格
符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》(体竞字〔2023〕1号)第四条规定。
三、参加办法
(一)资格赛
1.各参赛单位每个小项限报4名运动员。
2.决赛名额:男子短板28个、女子短板28个
3.决赛资格为单位资格,各参赛单位每个小项获得的资格最多不超过3个。各参赛队可更换运动员参加决赛阶段比赛,所更换运动员需为通过体能测试并参加过资格赛的运动员。
4.运动员须服从国家队需要,完成奥运会资格赛、世界锦标赛等国际比赛的集训和参赛任务。因备战需要无法参加资格赛的运动员,经体育总局批准后可直接参加决赛阶段比赛,占决赛阶段配额总量和每个单位决赛配额。
(二)体能测试
资格赛将进行体能达标测试,测试总分达到18分及以上方可参赛。体能测试方案详见附件。
(三)香港、澳门运动队参赛
香港、澳门特别行政区代表队可报男、女各2名运动员直接参加决赛,不占决赛配额。
四、竞赛办法
(一)执行国际冲浪联合会最新竞赛规则、本竞赛规程、竞赛通知、竞赛委员会颁布的竞赛细则及修改补充部分。
(二)资格赛分组按照《冲浪项目全国比赛分组办法》公开组排名执行;决赛分组按照资格赛排名执行。
(三)决赛进入16强后,每组比赛人数为2人,小组第一晋级下一轮。
(四)器材由各单位自备,需符合最新竞赛规则的规定。
五、奖励办法
执行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》(体竞字[2023]1号)第六条规定。
六、报名和报到
决赛阶段报名和报到执行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》(体竞字〔2023〕1号)第三条第(二)、(四)项规定。
七、技术官员
执行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》(体竞字〔2023〕1号)第九条规定。
八、技术申诉
执行国际冲浪联合会最新竞赛规则。
附件: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冲浪项目体能测试方案
附件
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冲浪项目体能测试方案
一、评分标准
(一)冲浪项目体能达标测试评分标准
(2010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)
评分 | 躯干稳定性测试(分"秒) | 30m划水(秒) | 水下憋气(分"秒) |
10 | ≥5"0 | ≤25 | ≥1"30 |
9 | 4"30 | 26 | 1"20 |
8 | 4"00 | 27 | 1"10 |
7 | 3"30 | 28 | 1"00 |
6 | 3"00 | 29 | 0"50 |
5 | 2"30 | 30 | 0"45 |
4 | 2"00 | 31 | 0"40 |
3 | 1"30 | 32 | 0"35 |
2 | 1"00 | 33 | 0"30 |
1 | 0"30 | 34 | 0"25 |
0 | <0"30 | >34 | <0"25 |
(二)冲浪项目体能达标测试评分标准
(2011年1月1日以后出生)
评分 | 躯干稳定性测试(分"秒) | 30m划水(秒) | 水下憋气(分"秒) |
10 | ≥5"0 | ≤25 | ≥1"20 |
9 | 4"00 | 26 | 1"10 |
8 | 3"30 | 27 | 1"00 |
7 | 3"00 | 28 | 0"50 |
6 | 2"30 | 29 | 0"40 |
5 | 2"00 | 30 | 0"35 |
4 | 1"30 | 31 | 0"30 |
3 | 1"00 | 32 | 0"25 |
2 | 0"30 | 33 | 0"20 |
1 | 0"20 | 34 | 0"15 |
0 | <0"20 | >34 | <0"15 |
二、测试办法
(一)躯干稳定性测试
测试器材:瑞士球
测试要求:被测试者独立完成双膝跪球并保持平衡,当仅双膝及以下部位接触瑞士球时开始计时,测试中若被测者身体任何其他部位接触球或地面时测试终止,取单次成绩。
(二)30米划水
测试器材:冲浪板
测试要求:被测试者在赛前统一接受大会体重测量(四舍五入至个位),运动员可自由选取不超过最大浮力的冲浪板(具体见划水测试体重-浮力对照表),用最快速度完成30米划水,以板头过线取单次成绩。选手需自带冲浪板,裁判组将对运动员的冲浪板进行抽查,器材不合格者将取消本项目测试成绩。
划水测试体重-浮力对照表 | |
体重范围(KG) | 冲浪板最大浮力(L) |
40及以下 | 25 |
41-45 | 26 |
46-50 | 27 |
51-55 | 28 |
56-60 | 29 |
61-65 | 30 |
66-70 | 31 |
70以上 | 32 |
(三)水下憋气
测试要求:被测试者面部全浸式沉入水中,记录运动员在水下憋气时间,如果运动员口鼻任一部位露出水面,即测试停止。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